穴位貼敷療法,是以中醫(yī)經絡學說為理淪依據(jù),把藥物研成細末,用水、醋、酒、蛋清、蜂蜜、植物油、清涼油、藥液甚至唾液調成糊狀,或用呈凝固狀的油脂(如凡士林等)、黃醋、米飯、棗泥制成軟膏、丸劑或餅劑,或將中藥湯劑熬成膏,或將藥末散于膏藥上,再直接貼敷穴位、患處(阿是穴),用來治療疾病的一種無創(chuàng)痛穴位療法。它是中醫(yī)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鄧分,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與疾病作斗爭中總結出來的一套獨特的、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,它經歷了無數(shù)次的實踐、認識、再實踐、再認識的發(fā)展過程,有著極為悠久的發(fā)展歷史。
1 穴位作用
經絡“內屬臟腑,外絡肢節(jié),溝通表里,貫穿上下”,是人體營衛(wèi)氣血循環(huán)運行出人的通道,而穴位則是上述物質在運行通路中的交匯點,是“肺氣所發(fā)”和“神氣游行出人”的場所。根據(jù)中醫(yī)臟腑一經絡相關理論,穴位通過經絡與臟腑密切相關,不僅有反映各臟腑生理或病理的機能,同時也是治療五臟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點。各種致病之邪滯留在人體內部,臟腑功能受到損害和影響,致使經絡澀滯,郁而不通,氣血運行不暢,則百病生焉。此時,可能在經絡循行部位(尤其在其所屬腧穴部位)出現(xiàn)麻木、疼痛、紅腫、結節(jié)或特定敏感區(qū)(帶)等異常情況。而運用穴位貼敷療法,刺激和作用于體表腧穴相應的皮部,通過經絡的傳導和調整,糾正臟腑陰陽的偏盛或偏衰,“以通郁閉之氣……以散瘀結之腫”,改善經絡氣血的運行,對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狀態(tài),產生良好的治療和凋整作用,從而達到以膚固表,以表托毒,以經通臟,以穴驅邪和扶正強身的目的。
關于我們 | 友情鏈接 | 網站地圖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最新產品
浙江民營企業(yè)網 m.haifuchangxing.com 版權所有 2002-2010
浙ICP備11047537號-1